采摘草莓、西瓜、赏花、骑马、野餐……近日,位于三乡镇西山村的网红景点“老杨农场”游人始终络绎不绝,这里每天吸引数百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游客前来“解馋”,成为了城乡居民冬日休闲的好去处。
记者采访获悉,西山村与珠海接壤,近年来依托本村的自然生态资源,把创建“秀美乡村”活动与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以生态农业产业为基础,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水哲外埔生态旅游区”,为农村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不仅完善了农村的产业链,还带动了农民增收,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契机。
■农业休闲旅游带火一条村
上周的一个工作日,记者驱车来到位于“水哲外埔生态旅游区”的老杨农场,只见沿路停满了车辆,其中有不少外地的车牌。据介绍,总面积200多亩的老杨农场是以体验采摘、观光花海和娱乐游玩于一体的农业基地。
农场主要种植有草莓、西瓜、香瓜、圣女果等水果,其中草莓园共120亩,西瓜园35亩,从去年12月份开始就已经进入成熟采摘期了。走进草莓园,空气中散发着草莓清甜的香,让人胃口大开。据农场负责人杨迪超介绍,“今天人不算多,周末和节假日人气更旺。”杨迪超告诉记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也在日益多元化,人们更加愿意感受生态、亲近自然。
园区设有一条彩色风车长廊,吸引不少游客观赏拍照,成了一处“网红打卡点”。园内还种了百日菊、紫罗兰、金鱼草等多种花卉,拉升了园区颜值。此外,还有骑马、越野车等游玩项目,还供应农家风味窑鸡、烤红薯等,丰富游客的出游体验。从珠海前来游玩的朱女士说:“我在抖音上看到这里很美,就和家人一起开车过来了,确实很美值得推荐,很适合带孩子来体验游玩。”
记者注意到,道路一旁有不少农户在此摆摊售卖农产品,自发形成一条特色农产品街区。一位在路边热情吆喝着的村民陈伯表示,他是西山村的村民,今年58岁了。平时上午就在西山市场摆卖,下午就到农场这边来摆摊,主要卖农家土鸡蛋、包菜和番薯等农产品。“我们在这里摆摊不用交租金,又可以赚点额外收入,挺好的。” 陈伯表示,他和妻子在这里共有12亩地,农闲时节出租后,每年每人还有3000元的额外收入。
杨迪超说:“元旦三天我们园区达到了上万人次的客流量,100多户摊主在这边摆摊,带动了村民的增收,达到互利共赢的作用。”
■盘活闲置土地资源 鼓足村民“钱袋子”
“老杨农场的农业休闲旅游项目对人气的提升起了主导作用,不仅提升了西山村的知名度,还为我们村这一带上百人次提供了就业机会,带动了农产品的自产自销,助力村民增收增益。”西山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敏超表示,除了老杨农场,西山村打造的“水哲外埔生态旅游区”内还有鳄鱼养殖场、蜜蜂养殖场和水鱼养殖场等休闲娱乐和养殖业相结合的观光拓展项目等,带动了附近不少农家乐餐饮的生意。
据介绍,西山社区占地近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92人,常住人口6778人,西山社区辖下的工商户共398家,厂企95家。村民以出租厂房、农田为主要收入来源。
西山村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生态旅游区的第一期农业观光景区面积500亩的规划建设。李敏超告诉记者,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西山村还完成了整体改造建设,安设了旅游区牌坊、5公里绿道、洗手间、景区指示牌和外埔中心街的“彩绘村居”3d画等,并完善了社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记者看到,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内还设置了农家书屋、舞蹈室、篮球场、棋牌室和按摩椅等,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借助于多元化的发展模式,我们村的整体收入从5年前的600万上升到了2020年的1500万,成果显著。”李敏超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助力推动完成面积约96万平方米的“尖角岭”森林公园建设,建成后将免费开放给居民使用,另外,进一步完善各项设施,吸纳更多商户企业入驻发展,继续维持生态旅游模式,带动每家每户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切实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
本报记者 张倩 实习生 潘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