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爱是“中山精神”的重要内涵。自1988年中山市民间文艺工作者提出组织“敬老万人行”以来,中山文化志愿精神薪火相传30余年,已蔚然成风。目前,中山全市拥有注册文化志愿者一万多人,是中山公共文化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城市风景。
加强文化志愿者服务,是促进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中山市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率先成立全国首家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为提高文旅志愿服务水平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佐祥说。
以“博爱”为媒,中山文化和旅游志愿品牌活动的发展和延伸,丰富了“中山精神”的表达与传承,构建了更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化载体,让人文中山在内涵提升与向外拓展的实践中行稳致远。“博爱”、“奉献”城市精神的提炼和升华,为中山建设新时代文化引领型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推动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硕果累累
近年来,中山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活动硕果累累,覆盖城乡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打造出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深受中山市民好评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2019年,团市委、市青志协(市义工联)联合市文广旅局、市文化志愿者服务总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青少年阅读志愿服务培力计划。该计划通过成立市镇两级青少年阅读志愿服务实践基地、组织系列“图书馆总分馆文化之旅”体验活动、举办系列“阅分享·悦志愿”青少年阅读分享活动、常态化开展图书馆总分馆及镇区自助图书馆文化志愿服务、参与中山纪念图书馆开馆筹备志愿服务等项目,着力搭建平台、打造项目、培养人才、营造氛围、表彰激励,引导和组织动员全市广大共青团员、青年志愿者,全面投身 “书香中山”建设,为中山市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贡献青春力量。
10月18日起,为助力中山纪念图书馆开馆筹备工作,团市委、市青志协(市义工联)联合各有关高校、中学和镇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中山纪念图书馆新馆开馆筹备志愿服务,内容包括对馆藏图书整理、分类、贴标签和录入,以及开馆指引等一系列工作。
整个志愿服务一直持续至11月12日开馆当天,一共26天,累计参与青年志愿者队伍23支队伍,累计参与青年志愿者达765人次,累计服务时数达3795小时。为了更规范本次服务,团市委结合实际情况编写了《中山纪念图书馆开馆筹备工作志愿服务指引》,让参与的志愿组织更清晰的了解具体的服务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服务结束后,为参与服务的全体志愿者颁发特别的嘉许证书。
在乡村旅游的开拓上,中山南区曹边村红色导赏驿站计划启动一年多来,已开展曹边亲子导赏志愿者培训、导赏预约服务、曹边美景美食导赏体验服务等活动31场次,提供志愿服务近300小时。2019年,中山市共有848位星级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得到通报表彰。
全国首创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
近年来,中山市按照“管理规范化、服务常态化、提升专业化、支撑信息化、拉动项目化、运作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建制度、广动员、强服务、促规范,建起一支成建制、成体系、成规模的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队伍,让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进一步提高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水平,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总队成立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这是全国首家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其主要职能是对全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进行组织、管理、培训和交流,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研究和服务项目孵化,致力于提高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的服务理念、服务精神、服务规范、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生力量。尽管各地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有组织有章程有活动,但因为“志愿”,往往导致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如何构建一支有理想、有素质、有作为、有规模的文化和旅游志愿者队伍,影响着文化和旅游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中山市通过建设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打造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的“成长摇蓝”,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为他们提供发展支撑和学习园地,推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逐步从政府主导走向群众自主组织自我创造,形成文旅志愿主体丰富、服务专业的格局,提升全市文旅事业的水平和高度,为其他地方文化和旅游志愿工作提供示范。
近年来,中山市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帮助中山市文化馆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手机摄影协会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孵化了“成长的美好”、“乌蒙山的文化慕课”等项目;帮助“达达熊荒岛图书馆”社会组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孵化了“72小时书店”、“旧城文化保育”、“青年talk”、“赛先生课堂”等项目;帮助“七彩鲸鱼故事家族”社会组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孵化了“书香中山—书香集市”、“社区亲子绘本共读会”等项目;帮助“生猛战队”社会组织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分队,孵化了“遇见童年”等项目。“在示范区创建过程中,中山市创新志愿服务模式,率先成立全国首家文化和旅游志愿者学院,为提高文旅志愿服务水平作出了积极的探索。”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杜佐祥说。
“博爱100”公益创投擦亮“慈善中山”品牌
为弘扬孙中山先生“博爱”精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中山市从2013年以来,坚持每年开展“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以下简称“博爱100”),推动全民公益行动,不断强化“在中山就是中山人”理念,以项目化公益积极推动全民参与社会治理,以公益破解社会治理难题,满足群众新时代社会治理新需要,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以“党政部门搭台、社会组织实施、市民企业参与”的“1 1 1”模式,为民间爱心人士、草根社会组织等参与社会善治牵线搭桥:由相关政府搭建创投平台,提供项目种子资金;由社会组织策划实施社区文化公益项目;由热心市民和企业出钱出力出心出席,达到公共文化共享、共建、共管模式,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从开展活动至今,“博爱100”公益创投活动共吸引2694个组织参与,凝聚了志愿者30万人次,实施了4076个公益项目,投入种子资金3243.6万元,撬动部门配套和社会捐助总资金6619.1万元,直接服务市民群众超330万人次,成为全国知名的公益品牌项目,通过“博爱100”公益平台链接社会公益力量,不断擦亮“慈善中山”品牌。
博爱“100”,让公益服务更贴近民生,更能关注到社会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多年实践中,开始从社区文化公益唱的一出“独角戏”,变为“党委主导、政府搭台、部门配合、群众唱戏”的一台全民大合唱,逐渐形成党政引导、部门联动、社会协同、全民参与的推进公共文化现代化“中山模式”。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鼓励关注民生热点难点和特殊群体,发展教育、文化、体育事业,积极践行博爱精神。
2019年3月,“博爱100” 公益创投活动,成功入围首届“中国城市治理创新奖”,摘得全国唯一的网络人气奖。
“‘博爱100’公益创投是中山市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品牌项目,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新要求、对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供‘中山经验’。”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