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人见物见生活”,记者获悉,为推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2019年,中山正式推出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岐澳古道文化遗产游径、华人华侨文化遗产游径。
据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三条文化遗产游径不但涵盖中山精品美食、孙中山文化,还将沿线古村名镇串联其中,线路融合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研学旅游、红色旅游等多种打开方式,对推动中山全域旅游、激发文化活力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文化遗产游径是指价值突出、保存较好、资源丰富、能有效串联历史文化遗产的游憩通道,包括沿袭历史线路的陆路和水路,以及沿线重要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景观。
过去,很多人把博物馆中的文物、祖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看作是已经远离今天社会的东西,只是被观赏、被研究的对象。但是,全国各地正通过文旅融合让这些文化遗产能够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中。
在中山,推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是一种活态传承方式,既能提升游客对于中山这个城市的体验和认同,也能提升本地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知度和传播度,有效拓宽了文化遗产融入地方、走进人们日常生活的路径。
现在,中山正不断深入挖掘孙中山文化、华侨文化、岐澳古道这三条游径的文化内涵,并进行活化利用,让更多的市民游客有机会了解城市过去的故事。此外,中山也正逐步完善文化遗产游径沿线相关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标识系统、旅游厕所、停车场、休憩设施等,提高游径沿途景区服务质量,提升游客满意度。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导的改革创新项目——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5g智慧导览系统已开发完成并在“文旅中山”公众号运行,为游客提供全域、全时、全景服务,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首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涵盖中山
今年6月13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在活动现场联合发布了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以历史为纽带,以游径为“线”,将承载着粤港澳大湾区共同记忆和文化情感的历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通过价值挖掘强化文化遗产的关联性,共同展示文化交融性和岭南文化特质。
据了解,首批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包括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海防史迹文化遗产游径等五大主题共27段实体游径。其中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华侨华人文化遗产游径、古驿道文化遗产游径均经过中山。
孙中山文化遗产游径涵盖的景点主要包括了孙中山“出生和成长环境”“早期革命活动”“荣归故里”三个方面,景点除了国家级5a景区孙中山故里旅游区外,还有分布在南朗左步村、南朗村与孙中山有关的景点,以及孙中山早期开展革命活动时到过的三乡、石岐等历史遗迹,一共16个史迹点。
华侨文化遗产游径涵盖两条线路,包括“寻访侨乡,良都新韵”和“寻味隆都,休闲之旅”两个主题。景点包括南区曹边、沙涌、寮后等村落,中山詹园等。还有以沙溪、大涌为代表的隆都文化为核心,依托传统隆都美食、4a级景区大涌红博城,整合安堂石板古街、卓旗山庄等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资源。
岐澳古道文化遗产游径分为3条线路。一是“桂峰寻古径、丝路忆群英”,整合岐澳古道沿线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开发五桂山片区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生态休闲、客家美食等主题旅游线路。二是“名人胜迹、改革记忆”,整合中山温泉、泉眼温泉、罗三妹山、小琅环公园、雍陌村、古鹤村等旅游资源及三乡茶果等非遗美食文化,开发古村落游、温泉养生、休闲美食、改革开放主题研学游等旅游线路。三是“红色之旅、研学之路”,整合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革命烈士陵园、杨殷故居、陆皓东故居、古氏宗祠(珠江纵队司令部)等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系列重温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旅游线路,拓展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研学游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