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匠心》栏目聚焦黄圃腊味-亚博安卓下载

央视《匠心》栏目聚焦黄圃腊味
“寻味黄圃”大型拍摄活动同时启动,致力弘扬中山黄圃饮食文化
发布时间:2019-11-02 来源:中山日报


   11月1日上午,央视《匠心》摄制组来到中山市黄圃镇的荣业食品公司,拍摄当地学生体验黄圃腊肠制作。

11月1日上午,中央电视台《人间烟火》(荣业·匠王)开机仪式暨“寻味黄圃”大型拍摄活动启动仪式在黄圃镇举行。央视《匠心》摄制组来到荣业食品公司,用镜头记录下传承百年的黄圃腊味。同日,黄圃镇党委政府正式启动“寻味黄圃”大型拍摄活动,计划用一年的时间探寻并拍摄黄圃传统美食,弘扬中山饮食文化。

央视摄制组走进黄圃 讲述百年企业匠心故事

黄圃镇是广式腊肠的发源地,黄圃人制作腊肠的历史始于1886年。镇上至今有100多家腊味生产企业,现有60多个品种,占全国广式腊味市场份额的6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基地。黄圃镇涌现了荣业、泰和、银华等一批知名食品腊味生产企业,“黄圃腊味”也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黄圃镇荣业腊味源自清朝光绪年,历经四代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如今,荣业腊味改良了腊味生产技术,推出了即食腊肠产品,打造出全新品牌“匠王”,进军休闲产品市场。中央电视台《匠心》栏目为一档大型电视纪实类节目,通过外景拍摄的形式讲述创新传统技艺、传承工匠精神的匠心故事。2018年12月,它正式对荣业腊味展开选题考察,11个月后,《匠心》栏目决定以荣业为缩影,记录黄圃腊味的故事。

“经过我们前期的考察,全国传承超过一百年的食品企业只有几家,荣业就是其中之一。此外,我们还走访了黄圃及周边区域,用镜头记录下黄圃的特色风土人情。”负责此次拍摄的央视导演慕白介绍。据了解,本节目将在全国300家省市级地方电视台及爱奇艺、腾讯视频等十大网络视频平台播出。

活动现场,主办方还邀请了培红小学的10名学生在荣业腊味传承人的指导下亲自体验用传统的稻草、麻绳手工制作腊肠。“我们家也经常做腊肠蒸饭,这是黄圃的家常做法。今天我体验了一把做腊肠,感觉真的很不容易。”家住黄圃的五年级学生周紫鸣举着刚灌好的腊肠对记者说道。

“寻味黄圃”活动同时启动

探寻黄圃美食文化底蕴

除了“中国腊味食品名镇”之称,黄圃镇还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一年四季盛产各类瓜果蔬菜,食品文化驰名中外。2004年,黄圃镇被授予“中国食品工业示范基地”。

独特的环境让黄圃的美食呈现鲜明的地域饮食文化特色,黄圃镇形成了腊味、稻米、腌制品、干果、糖果、饮料、酱料、冰鲜食品、酿酒、罐头加工等较齐全的食品生产体系。目前全镇拥有食品企业100多家,产值近20亿元,并形成了食品包装印刷、冷库储存、运输等配套产业。

为了弘扬黄圃镇深厚的饮食文化,以美食文化拉动黄圃特色旅游,11月1日的开机仪式现场,黄圃镇党委政府正式启动“寻味黄圃”大型拍摄活动,以专题的形式重新讲述黄圃地区传统美食,展示黄圃这一方神奇水土和美食文化的源远流长。

“通理桥米酒、岐峰乌醋、泽记酸菜等知名风味食品都是黄圃的传统饮食品牌,保存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我们计划用一年的时间,走遍黄圃大街小巷,探寻、拍摄本土特色美食,挖掘其背后的文化故事。”黄圃镇党委委员李华军表示。

亚博安卓下载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亚博安卓下载的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亚博安卓下载的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亚博安卓下载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