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粥也能做得这样火-亚博安卓下载

薄粥也能做得这样火
发布时间:2003-07-15 来源:中山日报
有人说,粥,就像中国的黄河长江,源远流长。食粥是广东人的嗜好,而近年中山人更将食粥演绎得出神入化。检阅中山的粥食,发现近年来走过了一条由城市走向乡村的道路,从石岐城区曾经火爆一时的粥城,到溪角龙瑞的粥夜市,水蟹粥、蛤粥、鸡粥、咸猪骨粥、鲫鱼粥、牛肉粥、鸭粥、粉肠粥……数不胜数。 [b][color=#0000cd]粥的神奇传说[/color][/b] 粥,在我国百姓的餐桌上至少摆放了4000年,《周书》称“皇帝使烹谷为粥”,这大约是关于粥的最早记载。自古以来粥就受到养生家的重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饮食之一。 在当今世界,粥更被人们传说得神乎其神。曾经看过这样一种说法:有一群亚洲人乘坐的船在海中遇风迷失方向,漂流期间,其他国家的人都吃面包、米饭,喝生水维生,而中国人则以稀粥维持,最后,船漂到了马达加斯加,中国人活下来的最多也最健康。之后,大家就此研究,认为那是中国人喝稀粥的结果。 还有一个岛国毛里求斯,关于粥的传说就更神奇。这个岛国的华侨很多,约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三。而且这些华侨的子女都学业优异,因此有人专门调查了这些华侨的饮食,发现最大的不同就的华侨家庭喝粥多,于是,当地盛传喝粥营养好,智商高,一时间,好多人家给子女订的食谱里都增加了稀粥。 [b][color=#0000cd]薄粥煮沸一条街[/color][/b] 如果你是地道的中山通,你也许就听说过溪角龙瑞的粥夜市。说是粥夜市其实也不过就是五、六家的饮食店的经营,环境也比较简陋,店面一般只有二十平方米左右,白天几乎都不营业,但是下午五点以后,这里便开始热闹起来。龙瑞牌坊的广场上很快就停满了各种的小汽车,一拨一拨的食客大多是来自石岐城区的,还有来自珠海的、澳门的、香港的、东莞的、广州的…… 这条粥夜市街从没有做过广告,但是食客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薄粥煮沸了溪角龙瑞一条街。 [b][color=#0000cd]意外的惊喜[/color][/b] 1999年,刘家兄弟到这条街上经营粥品生意时也完全没有意料到会有今天这样火爆的结果。刘先生说,他们从没有任何经营饮食的经验,但是粥一直就是家里人喜欢的食品,而他特别难忘的是童年记忆中的煨粥。中午小孩子午睡前,家人就用一个陶罐装一些米、猪骨头、适量的水,然后把罐子整个埋在仍然在冒火星的稻草灰中,等午睡醒后,罐里的粥已经被煨得透烂,揭开锅粥香四溢。 刘家的人喜欢以粥宵夜,正是在宵夜时刘家兄弟萌发了自己开店做粥的念头。 开粥店,起初只是为了维持生计,当时,全家老小能调动的都在店里干活,店里主推的粥品是家里人最拿手的咸猪骨粥,再配以萝卜糕、眉豆糕等等小食。刚开始只是做一些街坊的生意,一天大约需要消化二、三十斤的猪骨头。到2001年,这条街的食客开始多起来,店里已经无法容纳这些食客,桌椅开始摆出店外所能容纳的位置,大约有四十张桌子的位,每天消耗的猪骨头也增加到二百多斤。 如今,夜夜粥请了二十多个工人,家里人主要负责一些配料的工作。每天下午3点,店里的工人便开始准备晚上的粥市,而咸猪骨粥的炮制从中午11点就要开始。采访那天下午才4点多,我们走进厨房时,已经可以看见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在咕咕冒泡,又黏又稠,雾气蒙蒙地飘出阵阵粥香…… 今年6月刘家兄弟又在沙溪多开了一家分店。 [b]食话食说[/b] 吃尽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是这朴实的薄粥,它适合各种年龄、各种体质的人们。一碗热粥,几件小点、小食,经济、简单,它给予人们的不仅仅是实惠、健康,也许还有一层抹不去的怀旧情结。
亚博安卓下载的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亚博安卓下载的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亚博安卓下载的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亚博安卓下载的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