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栏镇是全市四大现代化农业示范镇区之一,西傍珠江支流西江,真正是“鱼米之乡”。横栏吃海鲜的去处也是声名远扬。
横栏距中山市城区13公里。我们下班后会齐各路人马,从城区出发经沙溪驱车直上,浩浩荡荡直“杀”了过去。一入横栏,沿途可见具有独特的一河两岸、“小三埠”式的水乡风光。有常来的朋友熟门熟路,一路指点七拐八拐,到了九顷西江渡头边的绿杨村海鲜酒家。
酒家正在江边,与对面新会是隔江相望。沿江又搭起棚,十数桌错落摆开直到岸边栏杆。早到的食客已占据了有利地形,听口音,石岐、古镇等地的客人比横栏本地人都多。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45212]蒜茸蒸沙砚[/url][/align]
煎黄鱼 清蒸沙蚬
入座即有小妹上来向每人倒了一杯三桠苦凉茶。到了横栏,自然要吃河鲜海鲜,还有当地生产的无公害蔬菜。这里的海鲜特别好吃,是因为它新鲜,即捞即煮,在海鲜池里养,多养一天,鲜味就会损失一些。 懂行情的食家到横栏品尝河鲜,也是不时不吃,因为河鲜虽多,但不同的季节,应时的鱼才最肥美,肉质最嫩滑。要了一条清蒸海边,边鱼虽然不大,入口滑嫩丰腴。
吃黄鱼现在正是时候。黄鱼味道鲜美但难养,有上岸“见光死”的习性,在这个江边食肆,最多可以养一天多,只是通常新鲜黄鱼一上岸就卖完了。黄鱼吃法很多:清蒸黄鱼,可口纯正,保持黄鱼本色之鲜美柔嫩;红烧黄鱼外红内白,味香浓而不腻口。我们选择的煎黄鱼最是香口而不失嫩滑。
横栏是水乡,到横栏不能不吃蚬。过去蚬是穷人的食品,在酒楼上是吃不到蚬的。海边居民和水上人家,差不多将蚬当作是主要的肉食。广东蚬的盛产季节,除了剥取蚬肉供食用以外,因为价廉,乡下人还用它来喂鸭和作蔗田的肥料。时移世易,如今的蚬肉却成了不少城市白领的心头好。
蚬有黄白黑三种,黄蚬就是农历过年时所卖的“发财大蚬”,又名黄沙蚬。我们要了一盘黄沙蚬,连壳用蒜蓉粉丝蒸,加一点辣椒酱油,吃起来味道非常鲜美,看来粉丝比蚬肉更受欢迎。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45213]雪花肉[/url][/align]
[align=center][url=../photo/showcontent.asp?id=45215]笼仔糯香骨[/url][/align]
雪花肉与糯香骨
河鲜以清蒸为佳,手法看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只有掌握好火候,河鲜才有鲜、嫩、滑,色、香、味俱全。但是只吃海鲜不免太过清淡,绿杨村有老火靓汤和家乡小菜,也有不错的口碑。
本地六沙多产无公害蔬菜,本来绿杨村的上汤天绿香最受欢迎。可惜我们来得晚,天绿香已卖完。吃莲藕还没到季节,只好换成火腩焖南瓜。相比之下,泰式烧茄子更是浓香,将茄子酿入肉,再加上茄汁煮,入口绵滑甘香,酱香馥郁。
“雪花肉”是一道极富特色的甜品,香而不腻,外软内脆,值得推荐。口感上完全吃不出来,这道甜品是用加工过的肥肉再裹上炼奶及椰蓉制成。
绿杨村一般小炒价格都是12到15元例牌。主食可以考虑笼仔糯香骨,糯米加上鲜排骨用蒸笼蒸熟。软糯香滑的糯米下埋藏着肉嫩成丝的蒸排骨,完全吸收了调料的味道。
酒足饭饱,四野已是漆黑一片。无敌江景清风劲拂下,才知道什么叫做夜凉如水。此刻月涌江流,耳边还不时传来过江渡轮的“突突”轮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