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看风云
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江湖。
如果我们把金庸小说里的门派全部改成公司,每个家伙身上的内力改成他身上的现金,倚天剑变成批条,《葵花宝典》变成可口可乐配方,易筋经变成营销秘笈,五岳剑派合并变成公司兼并……金庸笔下的江湖,就成为一本活生生有中国特色的官商场现形记。
餐饮业横跨了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是商业中与民生息息相关的行业。中山近年餐饮业的发展,令人目不暇接。期间各地菜系和名厨吸引食客、中小餐厅迅速崛起,经营思路多元化,足以构成一部精彩纷呈的中山饮食江湖风云录。
从本期起,本版陆续推出反映本土餐饮企业营销的“饮食江湖风云录”,收录企业事件不一定以名气大小为限,当中既有名动江湖的“十步一杀”,也会有市井逞强“分筋错骨手”。
是为序。
编者
[center][url=../data/photo/eating/200341941560881.jpg][img]../data/photo/eating/tn_200341941560881.jpg[/img][/url]
[/center]
大凡有出外旅游经历的人都会知道,内地几乎每一个城市,都会有一种或多种地方小吃。这些或许名气很大的点心小吃在现代人看来,难吃居多。往往是太粉、太甜、太油腻、包装简陋,难登大雅之堂。有业内人士指出,名气再大的传统小食,如果在口味工艺和营销包装方面不能与时俱进,也会被人淡忘。
在中山的土特产中,以杏仁饼最为有名。在中山杏仁饼市场上,咀香园品牌长期独领风骚。
孙文西步行街口旁独树一帜的“禾盛隆”饼家,投资者卢宜坚,同时还是在中山把西饼做到家喻户晓的“采蝶轩”总经理。他认为,正是因为和另一西饼连锁店“马得利”的竞争,才有采蝶轩今日的发展。一家独大不利一个行业的发展,同样,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使杏仁饼这种中山传统小食发扬光大。
近年间,以其不按常理出牌的产品和营销手法,“禾盛隆”饼家异军突起。抽刀断水相忘江湖
“采蝶轩”这一品牌随着西饼业连锁的发展在中山早已深入民心。但卢宜坚在进军传统中式饼业时,完全放弃这一现成的品牌优势。“禾盛隆”被作为一个全新的独立品牌包装运作,而且使用异于传统的营销手法,对中山文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开发包装。
过去,中山杏仁饼多在商店柜台摆卖,而“禾盛隆”只在自己洋溢岭南民俗风情的专门店售卖。这能保证品牌风格统一,促销气氛更浓。同时产品直供,更新鲜品质更有保障。另一方面,一改旅游商店用回扣吸引旅游团的惯例,而是通过门店形象和口味吸引顾客:店面选设在游客人流最集中的步行街出口旁边,让热情主动的销售小姐提供试食和清水。
杏仁饼质量再怎么提高,也不过是一种绿豆饼而已,作为旅游礼品,文化包装则大有文章。“禾盛隆”饼盒细致讲究,充满中山风情,绘有孙中山故居、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的手工插画。留意饼盒包装,你会在充满历史感的孙文西路插画中,找到禾盛隆古意盎然的店面。
而每个饼盒的包装,也讲究别致,有的做成房子的形状,用篆刻印章封口。铁盒可以放在桌面,变成小巧的储物盒。即将上市的一款铁盒,更特别在顶盖开口,变身作小孩的小钱罐。剑走偏锋遇强越强
中山杏仁饼久负盛名,其实生产工艺口味也在不断改革中,今天杏仁饼不但保持了传统的香纯浓郁,入口酥甘溶化特色,而且饼质更加细腻。比如说传统中山咀香园杏仁饼,现在的产品口味,包括了绿茶杏仁饼、桂花杏仁饼,还有芝麻和花生馅等等。
在杏仁饼市场中,虽然“咀香园”更有名气,但“禾盛隆”一出手,立即抢占高端市场,产品定价比“咀香园”还高。“禾盛隆”店中销售小姐每每被客人问到:“中山杏仁饼不是咀香园最出名吗?”卢宜坚说,在这种情况下,他要求销售人员提供试食后,主动向顾客推荐附近咀香园批发部和零售点的地址。多数情况下,客人会两个品牌的杏仁饼都买一点。
对产品质量的自信,源于口味、品种工艺的改进。比如说,做杏仁饼用的绿豆粉更纯,炒米饼坚持用锅炒。
受到做月饼的工艺启发,“禾盛隆”一盒有四种味道,合称“四大才子”。饼中夹有肉松、菊花、蛋黄、粒粒四种口味。传统杏仁饼里其实没有杏仁,只有下杏仁精才会有香味。而“粒粒杏仁”里面真有杏仁粒。
禾盛隆还率先把杏仁饼的尺寸做小,还推出“棋子饼”,显得更精致和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另一方面,还提供包装同样精致三念包、炒米饼等等系列中山乡土食品。
有业内人士认为,其实,和佛山盲公饼、顺德大良崩砂等食品比较,不粉不腻的杏仁饼更有口碑和发展潜力。传统点心的制作本身技术含量不高,营销包装是提升产品影响价值的重点所在,如今杏仁饼在澳门就是这样被包装成当地的特色旅游产品,经营成熟成行成市更胜中山,值得中山人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