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吉他,
一段优美的旋律,
他不是街头艺人,
也不是音乐创作者。
但他知道,
音乐是一剂良药,
可以帮助人们治愈心伤。
第25期
音乐治疗师
11月6日上午,
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内,
李林森正在开展 “鼓圈音乐治疗”分享,
一群人,一圈鼓,
一起自由演奏,一起放声歌唱,
大家非常享受这种轻松的音乐气氛。
01
入行愿望:在中山推广音乐治疗
28岁的李林森,曾在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现供职于中山市心理卫生中心,是一名有五年多工作经验的音乐治疗师。
“不少人对音乐持治疗持质疑的态度,不过,我相信音乐可以打开人们心扉。”李林森治疗过不少有心理障碍、心理受到创伤的人,“我希望30岁之前将音乐治疗在中山推广开来。”
音乐治疗对于很多人来说,
确实还是新事物,
那么,
鼓圈音乐治疗到底是什么呢?
“鼓圈是由任意一组人围成一个圆圈,在治疗师的引导推动下自由演奏打击乐器。”在李林森的治疗室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音乐器材,“从而达到减压、激发人潜能、增强向心力的效果。”
就在上个月,在中山市郑二小学礼堂,李林森做了一次鼓圈音乐治疗公开课。他为同学们介绍了非洲鼓、腰鼓、沙锤等乐器,并且让30多名小学生围成一圈,挑选一样自己喜欢的敲击乐器,李林森则站在圈子中间,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声音引导着小学生们击鼓。
“砰,砰,砰砰砰”孩子们按照李林森的指引或是一起敲打,或是做出不同的即兴变化。在李林森的引导下,孩子们慢慢开始大胆地拍击鼓面,鼓声起起伏伏,越来越有气势,现场的气氛也渐渐活跃起来,每一个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有围观的家长对于这种“乐器表演”有点不满意。
做完音乐治疗,衣服被汗水打湿了李林森向家长解释道,“鼓圈不是表演,主要是通过拍击鼓面,缓解其身心压力,释放内在抑郁,打出内心不安与焦虑情绪。”李林森认为,如果学生们用手中的鼓声与身边的同学对话,用音乐传递自我,聆听他人的心声就达到了治疗的效果。
音乐能成为打开心扉的一个窗口
02
把“音乐治疗”从广度推向深度
李林森:
“音乐治疗活动被人误会的情况常遇到,需要我们不断地科普和推广。”
李林森回忆起第一次做鼓圈音乐治疗是去年12月,当时是为三乡镇的颐老院的老人们做音乐治疗。去颐老院的头一天晚上,李林森当时焦虑地有点睡不着觉,他心里特别清楚,很多人对于音乐治疗不了解,认为就是唱唱歌、跳跳舞,“我是中山第一个做鼓圈音乐治疗的人,当时社会对音乐治疗接受程度比较低。”
在三乡颐老院那天,颐老院的老人们一开始对参与鼓圈音乐治疗并不积极,有的老人拿着乐器露出了质疑的神情。等做完鼓圈音乐治疗,老人们冲他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靓仔,好棒。”李林森愣了一下,心里有点激动,特别开心地说,“谢谢。”
音乐治疗并不只是唱唱歌、跳跳舞
有了第一次
鼓圈音乐治疗尝试成功的经验,
还有之前积累的成功个案,
这些都使他坚信
鼓圈音乐治疗之路是可行的。
一年多过去了,
李林森将鼓圈音乐治疗
带进了中山的
机关单位、企业、社区、学校。
市心理卫生中心的任衍镇医生夸李林森是音乐治疗领域的稀缺人才,“他用一种通俗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心理健康理念,满足目前亚健康人群减压与自我成长的需要。”
心愿
“希望30岁之后能把音乐治疗做得更‘深’。”
李林森说,希望未来有机会进一步的深造,利用音乐和音乐活动来帮助治愈、教导和培养更多人,提高使用者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