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中山空气质量优等天数为近六年来最好水平、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全部完成。
1月22日,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生态环境专场新闻发布会,中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杜敏介绍了2020年中山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
●中山污染防治成绩单
空气质量指数(aqi)达标率达90.2%,pm2.5浓度为20微克/立方米,远低于32微克/立方米的目标值;
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3.3%,优于66.7%的目标值,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水体断面比例为0%,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超过90%;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5%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
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均完成减排目标。
●2020年空气质量等级优达211天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中山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整体下降,6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标;空气质量等级优达211天,为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近六年最好水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14位,空气质量改善幅度排名第4位。
杜敏介绍,我市采取了六大举措:
一是“减煤”,全市燃煤锅炉于2020年8月全部完成清洁能源改造。
二是“治企”,完成301家vocs重点监管企业“一企一策”综合整治,完成30家企业“油改水”,推动5家“共性工厂”投入运营,累计减排vocs约2.19万吨。
三是“控车”,建成6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点位,对上路行驶机动车进行尾气检测和执法;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开展调查登记和监督检查。
四是“抑尘”,发现并制止露天焚烧、流动烧烤摊位1020宗,检查餐饮企业364家。
五是“强监测”,建成基于300个微观站的全市2公里×2公里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六是“百日攻坚”,面对污染最频发的秋冬季节,组织全市各镇街各部门全力攻坚,最终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
2020年,我市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83.3%,全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3条入海河流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杜敏介绍,在净土防御战方面,我市完成了60个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和3个重点工业园区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陆域土壤环境排查与潜在污染区域详查;修订《中山市污染地块环境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着力保障人居环境安全;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任务指标100%完成。
“整体来说,2020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1年将打好升级版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建设美丽中山。”杜敏表示。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全市域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加强对氮氧化物和vocs进行协同减排。
二是提高污染天气应对能力。加强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预报准确率;制定污染天气应对标准化措施,确保污染天气发生以后,能迅速、高效地采取行动。
三是开展碳排放达峰路线图研究,提出可行的碳排放峰值目标,提出合理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
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将开展黑臭水体监测与评估工作,加快推进黑臭(未达标)水体整治;
加大未能稳定达标的考核断面攻坚力度,狠抓近岸海域污染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继续对全市河涌开展全覆盖水质监测,倒逼镇街采取措施及时改善水质;提升饮水安全保障,建成3个饮用水水源地高空全方位监控站。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中山将推动编制我市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提升我市土壤环境管理能力;推进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确保我市粮食安全。此外还将全力推进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