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少明
精彩语录
■民生是重中之重
2017 年民生财政支出达5.91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为76%。今后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努力建设活力、宜居、幸福新东凤。
■扮靓中山北大门
主要建设思路是加强规划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立利益共享分成机制,破解土地指标紧缺难题。
地处中山“北大门”,东凤镇一直以敢为人先、力争上游的姿态谋划自身发展。多年的砥砺前行,东凤镇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多项指标位居我市前列。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东凤镇领导班子始终凝聚共识,把民众的获得感放在首位,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努力建设“活力、宜居、幸福”新东凤。
1月9日上午,东凤镇党委书记林少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东凤镇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做实民生,做精城镇,做强产业”为着力点,围绕建设“活力、宜居、幸福”新东凤的美好愿景,在新的一年推动各项工作有新作为、新突破。
●做实民生提升群众获得感
记者:党的十九大召开后,东凤镇如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林少明:东凤重点突出“快”部署、“全”覆盖、“广”宣传、“重”落实四个方面。除按上级部署要求做好规定动作外,我们还注重创新,扩大学习宣传效果。例如开设“星期五大讲堂”,以镇机关部门正职领导上台授课为主,谈本职工作、工作设想和交流互动,通过这种方式,检验部门工作成效,促进相互交流学习;挑选一批宣讲员深入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党组织进行讲课等。记者:“民生”是十九大的关键词,请问东凤镇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林少明:2017年,我们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大力解决民生突出问题,坚持补短板、兜底线、促提升,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全年民生财政支出达5.9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比重为76%。具体在工作落实中,我们重点推进六项工程。
一是教育提质工程。全年投入1.68亿元,优先发展教育,选派骨干教师赴国内知名院校培训,教师队伍活力全面提升。二是健康促进工程。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成功搭建双向转诊平台。深入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家庭1.6万余户,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医疗服务。三是保障兜底工程,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推动危房改造,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等。四是城镇美化工程。实施增绿添色工程,深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城镇文明测评指数稳居全市前列。五是行政提效工程,建成了全市面积最大、进驻部门最多、信息化程度最高的镇区行政服务中心,平均日接待群众3000余人,受理业务1500多项。六是平安创建工程。全镇主要交通干道视频监控覆盖率达100%,近300家厂企业(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接入“云视频”。全镇刑事治安案件宗数同比下降7.79%,破案宗数同比上升。
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坚持民生,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办好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努力建设活力、宜居、幸福新东凤。
●做精城镇扮靓中山北大门
记者:近几年,东凤镇的城镇面貌不断改善,东凤提出要建设中山靓丽北客厅,做精品城镇,这方面您有什么思路?
林少明:经过多年发展,东凤镇已逐步从建设初期的快速扩张阶段转入当前的精品管理阶段。城市面貌是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的民生工程。
针对东凤城镇建设的特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要求,东凤镇提出要大力推进 “大交通、大建设、大美化”工程,实现城镇面貌提档升级。
扮靓中山北大门,我们的主要建设思路是加强规划建设,整合优势资源,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立利益共享分成机制,破解土地指标紧缺难题。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继续将房地产项目地块与优势资源或互补资源统筹整合,未来还计划将东凤两大湿地公园建设与周边地块联动开发。
二是完善交通主动脉,打通交通毛细血管。一方面,推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配合推动佛山一环南延段与东阜路接驳工程、广中江高速、疏港铁路、十水线、105国道东阜路口跨线桥等交通干道工程建设。另一方面,实施新十水线周边交通微循环改造打通交通断头路,完善交通网络,提高道路交通密度,提升交通出行便利性。
三是深入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我们东凤镇要以文明城市创建作为引领,纵深推进城镇环境综合大整治。全面整治“六乱”行为,实行网格化精准管理,突出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规范停车秩序等重点,切实提升市容市貌。
●做强产业主动融入大湾区
记者:东凤镇作为全国首个“中国小家电产业基地”,小家电特色产业发展特色鲜明,根据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精神,东凤镇将如何继续做强产业,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林少明:东凤小家电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庭作坊式企业,经过几十年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区域特色产业,并呈现出规模大、创新强、品牌亮等特点。今后东凤重点要突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理念,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寻求突破:
首先是着力打造智慧家电特色小镇。主要通过依托和穗湿地公园和新沙岛开发,打造国内一流的产品展销、定制购物、创意研发等于一体的商贸空间;依托凤巢湾创意小镇建设,通过旧城改造,建设以家电创新科技研发、设计和特色旅游文化相结合的创意小镇。通过特色小镇建设,提升我镇现有产业发展层次,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带动我镇经济二次腾飞。
其次是全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一是积极引进博士后科研实践基地及广东博士俱乐部,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采取共建、共享等方式,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做大我镇产业规模。二是鼓励企业深入实施技术改造,从提质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绿色化发展等方面加快推动我镇传统优势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
同时,我们将大力引进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东凤家电检测中心项目建设,推进我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协同发展,服务我镇经济社会和重点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依托阿里巴巴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助力我镇企业转型升级。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处于生产加工低端环节的传统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挤压。要实现新旧发展动能转换,我们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是第一动力。希望通过营造优越的营商环境,强化创新驱动导向,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营造有活力的创新创业氛围,希望东凤镇能发展壮大一批科技“小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