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8日,我们迎来第23个中国记者节。这一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奔波繁忙,兢兢业业记录着身边的时光与爱;这一天,我们仍要留出须臾,观照自身,以启未来。
随着媒介环境的巨大改变,“转型”“融合”早已是传统媒体的不二方向,也是新闻记者顺应潮流、融入媒介多元化新时代的必答题。如果说,过去几年,传统媒体在不断强化心理建设、广大从业者在跌跌撞撞中摸索新路径,那么今天,我们已然看到一束束光照亮前方。在媒体融合这条惠及长远的发展大道上,我们的步伐也日益稳健而有力。
中山日报有效整合各平台资源,高标准运行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建强舆论主阵地。同时,还共建了数十个镇街部门融媒体频道,构建了“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传播格局,为延伸传播触角作出了有效实践。今年以来,中山日报新增一批融媒体工作室,融媒体工作室的数量由此扩大至15个。这些工作室的作品充满时代奋斗的气息,又妙趣横生地记录生活百态,成为中山传统媒体界的转型先锋。
在这条日异月殊的快车道上,记者既是探路者,也是筑路者,更是养路者。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变的只是技术形式和受众需求,而记者根植于内心的理想与情怀是不变的,之于新闻产品生产的职责与使命也是不变的。坚守住了这个“基本点”,我们才敢于、才得以放开手脚,在思维、技能、产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实践,筑造一条全新的新闻之路。
当然,有了路,还要有人保养、维护。随着话语权的不断下放,传播者与受众的角色界限日益模糊,普通人正在逐渐成为传播的主体。这一变化,弱化了传统新闻制作中的把关环节,一定程度上导致新闻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障。专业新闻记者更要将自身的良好素养和职业操守与互联网思维相结合,敢于引导、善于引导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用真实、客观、公正、全面、快捷的新闻产品,始终牢牢掌握舆论场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全面“养”好健康正向的舆论生态环境。
守初心担使命,守正道开新局。面向未来,我们仍将致力于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致力于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我们也相信,能为必可成,一切皆可期。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苏小红